中国航运机械网 - 航运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晨报往事】许昌航运变迁
6.biz | 商业搜索

【晨报往事】许昌航运变迁

信息来源:hangyun.biz   时间: 2019-06-26  浏览次数:351

许昌古代漕运曾很发达,但随着时间推移,受气候变迁、修建水库等因素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昌航运逐渐衰落。进入21世纪,我市的航运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3年,我市抢抓机遇,谋划并开始实施三大水利项目,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新格局,古老的护城河实现了环通并顺利通航。目前,位于襄城县北汝河畔的许昌港襄城港区建设前的各项审批手续均已完成。本期的《许昌往事》为您讲述许昌航运变迁往事。

沙颍河水系,筑起时代航运网

【晨报往事】许昌航运变迁

许扶运河通航时的情景。许昌市档案馆供图

4月26日,市区运粮河街旁的运粮河畔,不少市民在健身、游玩。相传,这条河因曹操派人运送粮草而得名。昔日的运粮河既有灌溉农田之利,又有航运之便,河道上军舶往来,粮船浩荡。几年前,在许昌市的水系连通工程中,有关部门曾对运粮河进行了升级改造,疏浚了河道,增设了护栏和沿河两岸景观小品,昔日的运粮河成为市区内的一条景观河。

打开新版的《许昌地图》,人们可以看到,如今的运粮河在市区众多的景观河流中显得有些“瘦小”。它从灞陵河畔的进水闸流出,在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双龙亭附近汇入灞陵河。水系旁设置的三国人物等景观小品,让人面对这条见证了三国时期繁忙水上运输的河流时不由生发出许多想象。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许昌成为东汉临时都城。为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交通运输,曹操下令开挖了许多人工沟渠,彼时主要有“运粮河、枣祗河、艾城河、襄城运粮河、玛瑙河以及灌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许昌水系”。“公元220年,魏在许昌建都前后,利用水上运输,将在各地征得的粮食运往许昌。”1988年出版的《许昌地区交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站在运粮河畔,人们可以遥想当年曹操的军队是如何摇动一艘艘航船,浩浩荡荡地在运粮河内前行的场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运粮河如今还承担着许昌西部城区汛期的行洪重任,按照国家河道建设标准设计水深50厘米。运粮河用水为颍汝干渠渠水,为确保景观要求,魏都区会定期对运粮河进行生态补水。

说到许昌的航运变迁,不得不提沙颍河。颍河,古称颍水,因其主要支流为沙河,所以也被称为沙河或者沙颍河。沙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为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的主要支流有汝河、澧河、双洎河、贾鲁河等。

历史上,沙颍河航运发达。据《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以前许昌地区可以通航的河道,主要有沙河、澧河、汝河、颍河、双洎河、贾鲁河等。1950年,河南省航运局选派人员,在水寨镇(今属项城市)成立了疏浚航道组。水寨镇,因地处几条河流交汇地而变得十分繁荣,民国时期是豫东交通要道和重要的水陆码头。当时水寨镇和周口镇、槐店镇号称豫东三大名镇。历史上,水寨镇至槐店镇的河道为礓石浅滩,水流湍急,极易发生事故。1950年,许昌专署动员当地群众1403人,以工代赈,修治河床。工程于当年5月18日动工,历时26天,工人们挖出礓石4900立方米。后来,因为涨水工程被迫停工。1951年,工程继续进行,竣工后,大大改善了通航条件。

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依照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公路办法,动用民工疏浚航道的通知》,许昌专署曾组织船民和沿河群众对沙颍河的54处浅滩进行了治理,历时40天,共参加船舶1126只、船工5173人。

发源于登封市,流经新密市、新郑市、长葛市,后转向东南,最终于扶沟县汇入贾鲁河的双洎河为溱水与洧水交汇形成的一条河流,河道处于平原,水源充足。如今,这条河流在长葛市境内已经成为美丽的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历史上,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双洎河航运一度很发达。据史料记载,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据长葛县不完全统计,民船就有500多艘,从事航运的船民工有3000多人。今长葛大周镇付桥村当年平均每3户就有1户有1艘船。双洎河航线的起点为新郑港,是京广铁路的所经之地,也是铁路货运的交接站,被人们称为“水旱码头”。长葛的东关码头货运曾辉煌一时,为长葛当时的水运货物集散地,其次就数长葛打绳赵货运量最大。史料记载,“当时仅长葛境内的码头就有白庄、敬渡口、洼李、打绳赵、东关、李河口、古桥和南席8处”。

随着沙河上游水库的修建和陆路交通的发展,原来的通航河道越来越少。1966年,长葛佛耳岗水库(今佛耳湖)开工修建,双洎河航运全部中断。“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修水利,缺乏综合利用设施,形成水库截水、筑坝阻航,使得河道通航里程越来越少。”据《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1968年年底,沙河航运管理处由许昌专区交周口专区管理时,通航里程仅剩248公里,以后全部中断。”

兴水活水,坐船游览许昌城

【晨报往事】许昌航运变迁

2016年3月16日,护城河游船开始运行,市民争相体验。 资料图片由记者牛志勇提供

许昌市境内的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防洪河道有北汝河、颍河、双洎河、清潩河,均发源于山区,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5.1亿立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河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流向紊乱、排水不畅现象普遍存在。20世纪50年代,许昌曾在颍河、双洎河上游及支流陆续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进入21世纪,为了更好地管理水域,我省各地相继成立了海事航务机构。2001年5月,我市设立许昌市港航监督所,是市运管处的内设科室(海事科)。根据市编委机构编制的批复,许昌市地方海事局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就许昌而言,其他各个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海事管理机构。”4月23日,许昌市地方海事局局长郑金泉说。

2003年12月30日,浩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展,为许昌破解水资源困局带来了历史机遇。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年均分配许昌水量2.26亿立方米,相当于给许昌增加了两座大型水库。原本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北汝河河水被置换出来,作为生态用水,每年可向市区水系供水8000万立方米。2013年,我市抓住这南水北调工程即将通水和我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大水利项目,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兴水活水之路。

护城河位于许昌主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护城河之一。明洪武年间,知州赵逊曾组织人员对护城河进行疏浚,疏浚后的护城河“宽2丈3尺,深1丈2尺”,清波粼粼,环植杨柳,遍种芙蓉,美不胜收。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条位于许昌老城区的河流尽管经过多次疏浚,但沿岸设施陈旧,河水水质较差,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还影响着老城区的形象。2013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等三大水利项目,护城河被列为我市水系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连通、提升改造。

改造后的许昌护城河,全长5.2千米,大致呈“口”字形,是一个城市内园林景区封闭型水域,河宽23米至50米、中间河道宽8米至10米、两侧种植莲藕,水深1.8米至2.5米,沿途有大小桥涵24座。该工程于2015年7月改造完工,10月底蓄水,古老的护城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家住市区延安路的王中举那天听说要试蓄水,一大早就骑着车子过去围观,“看见水来了,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

随着三大水利项目的实施,我市成功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蝶变为一座水韵十足的“北国水乡”。

当护城河水系连通工程完工后,如何让护城河宝贵的水资源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昌市地方海事局提议利用护城河发展水上观光旅游。“护城河作为城市内封闭水域,当年许昌市地方海事局提议可以发展水上观光旅游,提升城市品位,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郑金泉回忆说,2014年,他们主动与规划、住建、水务等部门进行对接,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工期,各个桥梁和涵洞的净空、净宽,河道的水位设计等,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分析行船要求。随后,他们又组织人员到杭州、苏州、常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最后从船厂提供的20多种船型中筛选出两种船型。

2016年1月1日,从常州市武进第二造船厂购置的首批5艘船开始下水,其中水上巴士1艘,商务船2艘,搜救巡逻艇2艘。同年3月16日,护城河上的游船开始运行,市民花3元钱从春秋码头坐船环游护城河变为现实。在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市民为了体验乘船环游护城河,排“长龙”买票,场面壮观。2016年当年,护城河上观光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护城河水上观光旅游开发是对我市旅游资源的有力补充。”郑金泉说,随着许昌市河湖水系格局的形成,城市封闭水域水上观光旅游业悄然兴起。随后,清潩河、北海、鹤鸣湖也陆续开通了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投入了9艘水上观光游船。护城河、清潩河、建安区北海、鄢陵鹤鸣湖水上观光旅游线路的通航,大大提升了许昌在全省的形象,成为全省封闭水域发展水上观光旅游的新典范、新亮点。开发水运项目、开展水上运输观光旅游业,提升了许昌的城市形象和品位。2018年3月,许昌正式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建港通航,开启航运新篇章

【晨报往事】许昌航运变迁

许昌市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驾驶巡逻艇巡逻。 许昌市地方海事局供图

驱车从襄城县丁营乡柏宁岗五岳庙南行不远就到了西陈村,村南就是沙河。作为沙颍河的支流,这里隔岸就是漯河市舞阳县,向西不远能看到沙河与北汝河相汇的场景。在丁营乡北汝河光门里村附近,总投资近1亿元的许昌港襄城港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大型设备、粮食等货物将来可以从这里“乘船”运往外地。

“沙颍河航运开发工程,周口以下段已经通航,漯河至平顶山段将于2020年年底建成通航,届时将与淮河航运相通。”4月23日,许昌市地方海事局局长郑金泉说,经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沙颍河航道里程向北汝河上游推进4公里,在我市襄城县丁营乡光门里村附近规划建设一个水运港口——沙河漯河至平顶山航运开发工程许昌港襄城港区。该港区占地135亩,一期工程建2个500吨级泊位,泊位总长138米,设计通行能力152万吨/年,总投资近1个亿。

“目前该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工建设前各项审批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建成通航。”郑金泉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一是能完善我市水陆交通;二是可使我市水系连通工程向外扩展。“该水运港口的建成投用对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我市与淮河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物流,促进我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襄城县北汝河流经十里铺、城关、茨沟、麦岭、山头店、丁营6个乡(镇),过境长度49公里。因河流长、桥梁少,渡船曾是北汝河沿岸群众最重要的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前,北汝河沿岸有20个渡口、20多艘渡船,其中有手摇渡船、机动渡船,也有绳子拴在岸边的拉渡船。

记者从许昌市地方海事局了解到,如今襄城县北汝河有渡口10道,渡运仍然存在。这些渡口、渡船,就像城市里的公交站点和公交车一样,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为了确保摆渡安全,每个月海事部门都会组织人员对水上交通安全进行专项检查,如渡船是否安全、是否配备有救生设备等。另外,每到节假日,他们还要组织人员进行水上安全大检查,同时防止船舶水污染事件发生。一旦发现有柴油泄漏,他们会立即用吸油毡进行吸附、清理。

“目前,襄城县北汝河沿线有鲁渡、侯村、鲍坡、黄柳、杜庄、霍堰街、小集、苗府、河西沿、河东街10个村设置有渡口,不过黄柳等3个渡口已经停渡。”郑金泉说,现有的渡船一般为敞篷式,渡口管理为属地管理,渡工通过缆绳或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方式进行摆渡,渡工由当地人担任。“渡工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大,摆渡收费也比较低廉,有的甚至免费。”郑金泉说。据了解,2006年以来,许昌市地方海事局陆续对上述10处渡口进行了改造,更新渡船10艘。改造后的渡口达到了“有一个候船亭、有一条斜坡道、有一个警示牌、有一个渡口石碑、有一艘合格渡船”的标准。截至2018年年底,许昌市共有客渡船35艘,1300多个客位。其中,客船25艘,600多个客位;渡船10艘,700多个客位,当年完成客渡运量42万人次。

郑金泉说,随着“渡改桥”的逐步推进,上述渡口将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渡改桥”之后会更方便两岸群众通行。

为了更好地发展许昌航运,除了积极推进许昌港襄城港区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通航目标外,郑金泉表示目前我市正在谋划双洎河航运开发项目,该项目已被纳入《河南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未来,如果长葛双洎河实现通航,将可以与郑州航空港的资源进行对接。”

随着我市河湖水系连通,护城河、北海、鹤鸣湖等河湖陆续通船,水上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为保障许昌水上运营安全,市地方海事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立了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搜救中心:4名海事人员监控指挥;8名许昌瑞贝卡水上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搜救人员直接配备到游船上,每艘船上1名;如遇突发事件,许昌蓝天搜救队的10多名队员随叫随到,协助开展水上应急搜救行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郑金泉表示,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下一步他们还将分别在护城河、清潩河、禹州颍河、鄢陵鹤鸣湖等河湖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基础设施项目。据悉,目前,4个项目已经省、市发改委立项批复,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站房、码头、斜坡道、趸船、巡逻搜救艇、通航区域航标设施、视频监控系统、水上应急救援设备等,为水上交通提供安全保障。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从“缺水之痛”到“北方水城”,许昌人正努力做好新时代的“水文”章,不断书写新时代的航运精彩篇章。

许昌晨报记者 牛志勇 通讯员 张晓东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航运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