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运机械网 - 航运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对新常态下民航运输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7.biz | 商业搜索

对新常态下民航运输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信息来源:hangyun.biz   时间: 2019-09-09  浏览次数:179

民航资源网2019年8月11日消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流量的导入,机场是城市开放的窗口,民航运输是衡量城市营商环境和发展质效的重要指标。相较于其他运输途径和运输方式,民航运输是效费比最高的流量导入通道,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住时间窗口,拓宽民航运输的流量通道,是推进宜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民航运输的优势

(一)轻资产建设运营

在现代商业运输方式中,民航运输是投入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相较于高铁每公里1亿元以上、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8000万以上的造价成本,4C级民航机场的建设费用在15亿元左右,当前宜昌三峡机场正在实施由4D级机场升级为4E级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0.46亿元。由此可见民航机场在基建成本投入上属于轻资产,建成后的绝大多数运营业务可依托服务外包,航线开发可依托各家航空公司的运力资源,因而民航机场在运营模式上也属于轻资产。

(二)跨维度便捷连接

在现代商业运输方式中,相较于高铁和高速公路受二维运输方式约束只能抵达线路沿线城市,民航运输可利用空域资源,以三维运输方式在空间上迅捷实现城市间点对点的直航连接。民航机场建成后,理论上可以连接全国任何一个拥有民航机场的城市,能够升级城市开放维度,2018年,宜昌三峡机场通达41个国内城市,开通5条国际包机航线,极大的提高了旅客出行的便利度和通达目的地的精准度。

(三)高质量流量通道

在现代商业运输中,民航运输是投入产出效费比最高的运输方式。民航机场以轻资产的成本投资建成后,可实现对全国范围内优质城市的快速连接,是相较于高铁、高速公路更高质量的流量通道,民航运输所带来旅客流量的附加值也更高,对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更为显著。2018年宜昌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94.87万人次,同比增长31.4%,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突破5万人次。

部分4C级机场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

二、机场与城市的关系

2018年底,宜昌三峡机场294.87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超过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40万人次一倍,与全市416.9万人总人口的比值为70.7%,而国内民航运输发达地区这一指标(年客运量/总人口)均超过100%。按取同为地级市的桂林、张家界(000430)、温州、烟台、揭阳五市“年客运量/总人口”比值的均值127.9%计算,宜昌三峡机场改扩建完成后,预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短期可达533万人次(416.9×127.9%);若将临近三峡机场的荆门市总人口计入机场所覆盖区域人口基数,宜昌、荆门两地总人口达716.9万人,预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远期可达916.9万人次(716.9×127.9%),届时宜昌三峡机场的通航城市、航班时刻也将进一步优化,航空口岸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围绕机场构建起的高附加值流量渠道,将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部分城市机场客运量与城市总人口情况一览表

(一)优化城市区位

受陆运约束,历史上中国早期经济发达地区都是农耕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待到隋朝开凿大运河构建起南北运输大通道,漕运取代了陆运,北宋定都于漕运枢纽汴京(今开封),南方运粮至此成本低廉,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拉开长三角开发序幕,及至明清,江南税赋半天下,全依托漕运运抵顺天府(今北京)。历史的脉络将运输方式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展现在人们眼前。宜昌地处内陆,区位相对闭塞,大力推进民航运输发展就好比古代漕运的发展,能够优化城市区位,民航运输发展程度越高,通达的城市越多,商贸越兴旺、人口聚集效应越明显、经济越发达。

(二)促进思想解放

运输便利会形成商贸、物流、信息枢纽,各地持不同思想的人汇聚交流,思想得到解放是一个自发的结果。比如清末的广州、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和航运中心,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携临近香港的便利区位,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全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国第五大航空港只用了40年时间,而民众思想均比同期内陆解放。换一个角度看,只要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便利运输渠道,成为区域运输成本洼地,将极大调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汇聚,带动此区域自然渐变成思想解放的地区。宜昌地处内陆,通过大力推进民航运输打造鄂西地区枢纽航空港,将有助于持续促进稳定航空流量的导入,扩大城市的开放程度,拓展城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城市综合品质,推进城市思想解放。

(三)加速产业升级

一个城市便捷的航空区位,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和人民的思想解放,还能大幅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对航空运输依赖性大,且运输费用所占比例小,研发费用所占比例大,企业开办在哪个城市,在航空运输同等便利的条件下,公共设施配套、房价、人力成本反倒成了主因。宜昌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距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基本等距,全国范围内2小时航程直达省会级重点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民航运输发展解决好宜昌交通相对闭塞的短板,将增强城市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吸引力,航空流量的导入将助力对鄂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三、发展宜昌民航运输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流量导入

1.完善优化至主要城市航班航线

2019年1-7月,宜昌三峡机场累计开通39个国内城市,7个国际城市的航线。开通城市数为同比历史新高,成绩可喜,但是也还存在直航至省会城市尚未全覆盖、航班航线时刻可选择范围小等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提升旅客的乘机体验。

2.完善周边地市至机场交通运输

当前宜昌开通了市区到三峡机场的客运专线,提升了宜昌旅客到机场的便捷程度,但是对于周边诸如荆州、荆门地市的乘机旅客,则只能到宜昌东站再转乘动车,完善机场至周边地市的固定客运专线,可以便利荆州、荆门的旅客出行,同时增强三峡机场的覆盖区域。

3.完善各县市区至机场交通运输

对于靠近三峡机场的枝江市、宜都市、当阳市,应探寻建立直达机场的固定客运专线的可能性,对于离机场较远的其他县市区,应探寻建立灵活多样的机场专线网约车补贴政策,加强机场至各县市区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二)加强流量转化

1.加强机场对流量的转化

一是加强三峡机场软件建设,提升机场综合服务水平,培养区域民众民航出行习惯,推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快速提升,提升三峡机场核心竞争力,增强三峡机场对各航空公司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三峡机场硬件建设,加快推进三峡机场改扩建,在机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加大航空口岸建设力度,加大机场免税店的申办力度;三是通过保持持续稳定的机场流量增速,提升机场非航空业务(包括租赁、商业零售、餐饮、贵宾服务、地面服务、停车场等)收入。

2.加强城市对流量的转化

2019年1-7月,宜昌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1.7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达3.9万人次,邮货行吞吐量10375吨,三项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为提升宜昌城市对机场流量的整体转化率,要加强宜昌的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宜昌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加强机场周边的住宿、餐饮、交通等商业服务配套建设,形成机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3.加强行业对流量的转化

一是要做好旅游产业与民航运输的对接,统筹宜昌旅游资源,构建机场-酒店-景区-商业一站式服务,加大入境游旅游直航线路开发,打造鄂西地区旅游枢纽城市;二是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与民航运输的对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力推介宜昌中国地理中心,2小时航程直达全国各省会级重点城市的民航区位优势,加大力度招揽低体积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宜昌。

(三)加强流量沉淀

1.加大驻场航空公司引进的力度

一般来讲,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以上级别,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引入驻场航空公司。2018年三峡机场引入福州航空两架180座的B738驻场,按一架飞机一天平均起降8架次、70%客座率计算,一架B738驻场飞机平均一年能给机场带来36万人次的流量(180×8×365×70%),三峡机场改扩建完成后,要达到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的近期目标,还需引入更多驻场飞机,不断培育成熟航线,开发稳定新航线,巩固沉淀机场流量。

2.加大机场与旅行社合作的力度

旅游市场的开发极大的依赖以旅行社为主的市场主体的作用,要加大宜昌民航的旅游流量导入,就需要加大机场与各大旅行社的合作,要充分调动旅游产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大航空包团游、入境直航包团游的开发力度,增强三峡机场民航流量的沉淀效应。

3.加大对民航运输政策扶持力度

推进民航产业发展,加大民航运输的流量导入、转化、沉淀,不是一个机场、一个市场主体、一个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在当前推进宜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研究、制定、出台推进宜昌民航运输发展的综合性市级扶持政策十分必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航运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