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阳逻港再造铁水联运新基地
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时提出,打造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基础在交通。九省通衢的湖北,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为补齐武汉阳逻港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发展短板,湖北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二期建设,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

在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码头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原有码头泊位进行提档升级,把原来的散货码头泊位改造成集装箱专用码头。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及采购部经理 郑弘毅:在不占用新增岸线的情况下,对这个码头平台进行加宽,现在是加宽五米,包括后期整个轨道梁也要进行一个调整,由原来的10米调到20米,未来这个设备是集装箱专用的岸桥。
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距离武汉阳逻港约5公里,由中远海运集团投资22亿元,在原武钢江北码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占地面积约852亩。项目包括4个5000吨级的码头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和后方货物堆场。

据了解,2017年底,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基地启用,其中2019年集装箱到发量达3.3万标箱。但这一基地距离阳逻港码头还有两三公里,需利用公路接驳,铁水联运运量和运输效能受到限制。而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建成后,具备年中转量40万标箱的能力。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金城:在武汉打造一个铁水联运的一个枢纽,来完成整个中西部地区一个物流网络布局,来完成我们承担的东西部经济交流,以及对外出口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远集团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航运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而此次通过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布局长江中游,将有效提升湖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节点作用和战略链接。与此同时,未来项目还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港口,提高港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金城:我们的优势就是利用武汉作为一个中部枢纽的建设,直接对应东部和西部的物流通道的打通,同时辐射西北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再连通欧亚大陆,整个打通了欧洲班列,所以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完美的结合点。
保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湖北实现“县县通高速”
12月29号,襄阳保康至神农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湖北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保神高速是神农架林区与外界联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湖北“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一块拼图。项目起于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与保宜高速相接,终点位于神农架林区阳日镇,路线全长43公里,沿线都是高山峡谷,建有26座桥梁,打通了11座隧道,桥隧占比高达85%以上,是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路线开通后,从襄阳保康进入神农架林区将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从武汉到神农架将节省一个小时以上。位于保神高速出口的神农架林区阳日镇,正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党委副书记 李翼风:抢抓保神高速开通的机遇,打造物流集散中心,优化旅游配套产业,助推神农架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随着保神高速全线贯通,至此,“十三五”期间,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90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230公里,到“十四五”末,有望突破8000公里。
长江大保护再添屏障
湖北建成两座水上洗舱站
12月30日,武汉青山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建成投入使用,至此湖北已建成两座智能化水上洗舱站,为长江生态大保护再添重要基础设施。

这次投入使用的武汉青山化学品船舶洗舱站,是交通运输部规划布局的长江沿岸首批水上洗舱站之一。项目紧邻武汉青山区化工园区,由两个5000吨级泊位和两个洗舱趸船以及陆域设施组成。主要服务武汉港及黄石、黄冈、鄂州等周边港口停泊的化学品运输船舶洗舱。

武汉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黄霞尧:可同时满足两艘5000吨级船舶洗舱作业,每年可洗舱600艘次,每年可接收处置化学品洗舱水及污染物15万吨。
化学品运输船舶,在更换不相容货物、进港检修时必须洗舱,保证运输安全,防止江水污染。?

根据交通运输部部署,将在长江沿线建设13座智能化洗舱站,其中湖北两座,除武汉青山洗舱站外,宜昌枝江港危化品洗舱站,已于2020年12月27号建成投用。

中国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张锐:危化品洗舱站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长江危化品运输和水运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一天新开两条地铁
2号上午,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11号线三期葛店段同步开通,由此,8号线三期实现贯通运营,湖北迎来了除武汉外,第二个通地铁的城市。

上午10点56分,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正式开通。

武汉市民 涂先生:之前有二号线,有1.2公里的距离,要15分钟。现在三四分钟就可以走到,非常便利。
伴随着文昌路、文治街、马房山三个新站的设立,8号线二期也成为连接南湖的第二条地铁线,南湖南北向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8号线二期起于8号线一期工程终点梨园站,止于8号线三期工程起点野芷湖站,全长约17.6公里,贯穿东湖风景区、水果湖、街道口、南湖等武昌多个出行密集区。
不止是武汉,鄂州市民也在家门口“喜提”地铁。11号线贯通,设1座葛店南站,住葛店,30分钟乘地铁去武汉上班,正成为现实。鄂州也成为继武汉后湖北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葛店段还在葛店南站与武黄、武冈城际线实现换乘。
随着新线路的通车运营,武汉地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360公里,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06公里,接近目前北京637.6公里的水平。
恩施建始:山区县的
五年交通巨变
“十三五”以来,恩施建始县交通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村组公路为基础,铁路、水运并驾齐驱,内联外畅,相互衔接,层次分明的“五纵四横”立体交通大格局。

2020年7月16日0时,建恩高速正式通车。建恩高速属于银川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于“十三五”初开始启动征地拆迁,历时五年的建设时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顺利通车。

恩施州建始县高速公路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年斌:建恩高速的建成,有力地拉动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我县旅游业和农副产品的运输,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通道。
460省道建始县高坪至三里段改扩建工程,“十三五”期间,在全州率先启动并及时完工。209国道建始县长梁乡至城区段改扩建工程;462省道建始县高燎至赵家湾段公路工程;339省道鹤峰邬阳至建始官店段公路工程建设正酣。
让基层的交通建设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与脱贫攻坚合拍共鸣,是建始交通部门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建始县围绕四好农村路,着眼交通发展趋势,着力兴建脱贫路、产业路、致富路。

目前,全县总通车里程为4939.24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4516.44公里,占总通车里程的91.44%,在“十二五”末期基础上增长了32%。
全县形成了以“五横五纵”为主骨架的农村公路网,走出了一条深山绝壁通天路、历尽艰险架飞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恩施州建始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 尹友松:“十三五”期间,建始交通建设百花齐放,投入资金约2.2亿元,累计完成约2500余公里的安防工程,筑牢了人民的生命防线,十个乡镇的客运站场已建成,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100%。
孝感应城:曹大公铁立交桥合龙
预计春节前通车
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联混凝土的完成浇灌,位于孝感应城的曹大公铁立交桥顺利合龙,这标志这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立交桥预计将于春节前通车。

曹大立交桥项目,是347国道应城段改扩建工程重要节点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师傅正在一边浇灌最后桥面,一边给浇灌好的桥面混凝土敷设塑料布进行防冻保暖处理,做好砼浇筑后养护,确保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工程量约1.5亿元。

武汉江腾公司总工程师 康大连:剩下的附属工程有人行步梯及防撞墙,预计2021年元月20日可以完成,力争年前通车。
襄阳谷城:S467省道改建工程
渔坪隧道顺利贯通
位于襄阳谷城的S467省道改建工程渔坪隧道12月18日顺利贯通,标志着S467省道控制节点性工程施工取得阶段性胜利,整个工程预计今年底竣工通车。

S467省道改建工程起点位于紫金镇西北约500米,与G241国道相交,终点设在赵湾乡西侧,顺接S275省道谷城至赵湾公路,全长约42.927公里。其中,渔坪隧道位于赵湾乡渔坪村附近,隧道全长290米,是襄阳市唯一一座普通二级公路隧道。施工路段临水、临崖,无临时便道,施工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

S467省道改建工程紫赵路项目部总工 陈选宝:本工程的难点一个是高边坡开挖,最高的高边坡开挖是49.7米,进洞处和出洞口都是属于四级危岩,边坡不稳。
S467省道改建工程量巨大,一期工程施工条件最复杂、最困难,穿越紫金镇柳树坪村,跨南河自然保护区,经赵湾乡渔坪村至两河口老路,全长9.6公里,其中涵盖桥梁4座、管涵28道、单洞隧道1座。

S467省道改建工程紫赵路项目部总工 陈选宝:下一个关键节点就是南河大桥,深水区作业达到30米。
据了解,S467省道改建工程通车后,将打通谷城县赵湾乡、紫金镇通往县域出口的循环“大动脉”,不仅有利于开发山区旅游资源,服务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未来也必将成为当地山区乡镇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最美公路”。
十堰郧西:兰滩口汉江大桥通车
湖北再添跨省通道
12月30日,被誉为汉江入鄂第一桥的十堰市郧西县景阳兰滩口汉江大桥,建成通车,湖北再添跨省通道。

兰滩口汉江大桥,起点位于450省道,在郧西县景阳乡兰滩口跨越汉江,终点位于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境内316国道。大桥全长0.948公里,投资4495万元,桥宽12米,接线宽10米,按设计时速80公里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完成的。
据了解,十堰市郧西县与陕西安康白河、旬阳汉江沿岸两省居民,过去靠兰滩渡口一艘装载量30吨的货运轮渡和两条小型客运船只,承载着年均客运流量10万人次、车流量4万多台次、货流量100万余吨的运输任务,交通瓶颈问题突出。

大桥通车后,将彻底改变鄂陕两地人员和车辆依靠船舶渡江的历史,改善了陕南安康和鄂西北十堰秦巴山区路网结构,对促进汉江上流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鄂陕边陲商贸文旅协作、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恩施巴东:建桥撤渡
南潭河渡口成为历史
12月31号下午两点,在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安全运营52年的南潭河渡口在完成最后一班渡运任务后,渡口关闸,南潭河渡口正式退出巴东交通运输历史舞台。

南潭河位于世界最高堆石坝——水布垭大坝上游,是连接巴东与鹤峰、五峰、建始之间的交通要道,两岸群众只能依靠南潭河渡口渡运,南潭河渡口曾让清江两岸“天堑变通途”,自1968年正式挂牌通航至今,已安全运营52年,先后获得国家先进文明单位、州级文明示范窗口、全州公路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随着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清江大桥及水布垭镇三友坪至泗淌段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神农架、巴东、鹤峰、石门等地间的行程,方便清江两岸群众出行,改变了长期依靠南潭河渡口渡运的历史,南潭河作用日渐式微。在南潭河渡口工作37年的老船长谭明星,在渡船驾驶室把操作台擦了一遍又一遍,以这种方式向自己的“老伙计”鄂路368号渡船告别,虽然心中有很多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两岸百姓“以船过江”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恩施州巴东县南潭河渡口船长 谭明星:原来清江大桥没通的时候,南来北往的车子必须从南潭河渡船上过,他来如果当天过不了的话,就要等第二天,绕路过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大桥建起以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现在,船长谭明星也将和同事们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恩施州巴东县南潭河渡口所所长陈千斌:渡改桥实现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