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的时候,地图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大大节约人们出行的成本。
航海远行的时候,海图是必不可少的,被广大的航海人员视为安全航行的守护神。
海图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表示海洋区域制图现象的一种地图,标注以岸形、岛屿、礁石、浅滩、水深、地质、水流资料、助航设施等与航海有关的资料。它是海洋区域的空间模型、海洋信息的载体,是海洋地理环境特点的分析依据。
海图在航行前可用于拟定航线、制定计划,航行中可用于航迹推算、定位与导航,航行结束后可用于总结航行经验,如发生海事可用于判断事故责任。其在航海、渔业、海洋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历史档案
中国是最早绘制和使用海图的国家之一。据考证,公元前5~前3世纪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是已散佚的《山海图》的文字说明,散佚的图中有一部分可能带有原始海图的性质。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地形图》)绘制范围为广东、广西、湖南三地交界地区,南至珠江入海口南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有海岸线的地图。
宋朝《海外诸域图》、《海外诸藩地理图》是我国历史上记载较早的海图。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绘制40余幅海图,全称《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立体写景形式绘制,标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7条航线,是我国最早能独立指导航海的地图。
图源:上海海图中心
民间还有多种手抄流传的海图,称为秘本。章巽教授1980年编辑的《古航海图考释》收有69幅古海图,范围北起辽东湾,南至广东。
中国于1921年成立海道测量局,1958年开始进行全国海区的基本测绘工作。直至1959年,第一代纸质海图陆续出版。到1982年底,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全部有了国产纸质海图。
从纸质到电子版的跨越
图源:上海海图中心
进入近现代,海图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飞速演变,1998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幅电子海图,2003年成立了中国海事电子海图数据中心,2009年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发行网站正式运行,代表中国履行相关承诺,2018年向全球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
“电子海图” 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般把各种数字式海图及其应用系统统称为电子海图。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是一种新型的船舶导航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它不仅能连续给出船位,还能提供和综合与航海有关的各种信息,有效地防范各种险情。
相较于需要在远洋时大量携带的纸质海图,电子海图的优势更加明显,功能也更加先进和全面。但纸质地图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备用品,能够在电路出现故障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海图配备的相关要求
图源:上海海图中心
1、确保配齐
根据相关条款,预定航线的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是所有船舶必须配备的,如果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配齐需要在开航前及时纠正。
2、及时修正
船舶的通航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航道拓宽、航标移位、障碍物出现、管理区域变更、水上水下施工等信息需要在海图上表现出来。船舶收到改正通告后,就必须对相应的纸海图进行图上标注,或者由ECDIS自动对系统内的电子海图进行改正。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陈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