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运机械网 - 航运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十四五”航运大省再出发 瞄准现代化港航强省!
M.biz | 商业搜索

“十四五”航运大省再出发 瞄准现代化港航强省!

信息来源:hangyun.biz   时间: 2021-01-27  浏览次数:45

  1月25日,全省港航中心主任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十四五”江苏港航事业发展要以基本建成“江苏特色、国内标杆、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港航强省为目标,聚焦“畅网络、强枢纽、提服务、促转型、优治理”,重点推动实现“五个高”,为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当好先行。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三五”时期,全省港航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布局规划为龙头、以总体规划为支撑、以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港口规划体系,港口深水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综合通过能力达21.2亿吨,沿江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524个,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52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年均增速达4.9%和3.4%,形成7个2亿吨大港。内河新增三级以上干线航道209公里,建成船闸3座,骨干航道网络更顺畅,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和船闸通航时间保证率保持在98%以上;内河航道货运量和过闸货物量年均增速达6%,船舶过闸实现“登记不上岸、缴费不见面、开票不跑腿”。全省三级以上干线航道沿线实现污染防治和岸电设施全覆盖。

  会议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港航要重点推动实现“五个高”:基础设施高标准、运输服务高效率、绿色智慧高水平、样板示范高品质、行业治理高效能。到2025年,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2.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800万标箱以上,沿江5万吨级、沿海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分别增长15%、50%;三级以上干线航道里程达2600公里,新改建船闸4座,全面贯通内河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港口吞吐量达31.3亿吨,内河集装箱运输量比2020年翻一番,集装箱近远洋航线网络基本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全覆盖,沿海港口外贸集装箱直达率实现60%;内河货运量达11亿吨,船舶平均过闸时间减少20%以上。港口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超过2%,干线航道沿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保持95%以上,建成干线航道网运行调度与监测服务系统,港口信用信息动态实时监测全覆盖,打造一批自动化船闸、自动化码头。全面实施京杭运河航运转型提升,到2025年货物通过量增长25%以上,船舶平均过闸时间缩短30%以上,通航保证率达98%以上;船舶污水零排放,港口污染物全接收,清洁能源使用高效率;京杭运河全线实现智能调度与运行监测,航运服务品质和绿色智能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形成运河航运现代化标准体系,成为全国内河航运标杆。港航基础设施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养护制度体系、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全面完善,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完备的港航信用评价体系。

  会议强调,2021年全省港航系统要全面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着力提升港航基础设施服务能级,着力提升港航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能力,着力强化智慧港航建设,着力发挥江苏海江河一体化水运优势,以高质量的港航发展成效为我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提供坚强支撑。主要目标有:完成港航工程建设投资134.4亿元,其中港口97.6亿元、航道36.8亿元;新建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5个;建成航道55公里,桥梁15座;实施航道船闸养护专项工程96项,工程优良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岸电等污染防治设施;全面开展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服务系统建设,完成自动化船闸试点建设;70%以上船闸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船闸。通讯员 朱永 记者 芦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航运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