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证券报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相关负责人就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推出航运指数期货等创新产品,支持化工产品、金属材料等领域期货产品扩面。加快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电子票据、供应链综合支付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出台一揽子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并推动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通过上市、债券发行、企业并购等方式募集资金。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为推动布局建设战略支点城市、打造骨干流通走廊,国家发改委正研究制定有关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争取到2025年打造一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数条骨干流通走廊。
图片来源:发改委
完善“十四五”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介绍,“十四五”期间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方面,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流通网络布局。重点工作是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
二是提升流通基础设施。在农村,深化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在城市,推进城市商业提升行动。
三是提升流通主体竞争力。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行动,深入实施老字号保护发展五年行动。
四是提升流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引领消费和产业升级。
五是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打造区域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探索构建跨区域、跨领域供应链服务平台。
六是提升内外贸一体化程度。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国内外流通大通道。
四方面推进“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一是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城市配送设施和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络。
二是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铁路快运。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模式。
三是培育充满活力现代物流企业。支持骨干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网络布局,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境内外节点设施布局;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医药物流企业等。
四是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加强国际航空物流能力建设,拓展内陆国际联运通道,完善双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体系,拓展国际道路运输网络。提升国际海运服务水平。
优化完善“十四五”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优化完善“十四五”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一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流通能力。推进“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快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到2025年,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
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流通效率。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内陆集装箱(系列2集装箱)、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等的应用。
三是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
四是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流通安全。重点提升国际海运服务能力,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建设现代化远洋运输船队,维护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畅通。
推出航运指数期货等创新产品
在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方面,《规划》提出,推进全国性能源、粮食、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扩大上市交易品种范围,形成重要资源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跨国大型贸易商,提高进口大宗商品大规模集中采购水平,提升集采对国内发展的带动力和国际价格影响力。推出航运指数期货等创新产品,支持化工产品、金属材料等领域期货产品扩面。完善期货监管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期现联动。加大商品期货对外开放力度,探索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吸引境外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参与。
《规划》还提出,出台一揽子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统筹利用各类资金积极支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通过上市、债券发行、企业并购等方式募集资金。
编辑:徐效鸿